發布時間:2020-05-19 瀏覽次數:
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”的關鍵之年。在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,對“十三五”完成情況進行梳理和盤點,有助于加深我們對“十四五”乃至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理解,本系列研究試圖給出分析和建議。
市政公用事業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,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基礎,其未來發展如何直接關系到居民生活質量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會公眾利益。市政公用行業是為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提供必需的普遍服務的行業,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集中供熱部分。
“十三五”部分政策梳理
“十三五”市政細分行業——供熱系統發展分析
截至2018年,我國設市城市供熱管道總長度達37.1萬公里,較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16.7萬公里。2015到2018年,我國設市城市供熱管道長度年復合增長率為22.0%。截至2018年,我國縣城供熱管道總長度達6.7萬公里,較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長2.1萬公里。2015至2018年,我國縣城供熱管道長度年復合增長率為13.4 %。截至2018年,我國設市城市與縣城供熱管道總長度為43.8萬公里,截止2018年實際新建燃氣管道18.8萬公里,“十三五”新建供熱管道4.1萬公里的目標已經大幅超額提前完成。
2015-2018年設市城市與縣城供熱管道長度建設情況
后城鎮化時代的趨勢和核心發展機會
市政行業的發展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關,在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,市政行業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機遇,隨著進入后城鎮化時代,在基本面和政策面環境的變化下,核心發展機會正在逐步轉變。
市政基礎建設
1.基本面:順應城市化進程,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仍大有可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與之相伴相生的是城市化程度的加深。根據聯合國發布的《世界城鎮化發展展望2018》,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70.6%,至2050年將達80%左右,雖然城鎮化率增長速度逐漸放緩,但是中期內仍有約10%左右的提升空間,長期存在約20%的增長空間??梢灶A見,中長期內持續的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新增城鎮人口,仍將帶來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的擴大,與此同時城鎮化的深入推進也必將伴隨著“城市病”的陣痛,未來人們將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更多、更高、更優的需求。城市化進程仍將為市政基礎設施提供穩定、持續的發展動力。
2.政策面:政策引導城市發展從“彌補歷史欠賬”走向“追求美好生活”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六十余年的發展,從制約國民經濟的“瓶頸”到如今已成為支持經濟運行、促進人口流動、優化城鄉結構的重要“基石”。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“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”的方向發展是未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然轉變。
來源:微信公眾號 工程行業洞察
集中供熱行業目前正在探尋成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,行業中當前存在的問題是資源利用率不高,減少資源的消耗,提高資源利用率成為了首要任務。近幾年行業中應用了新型預制保溫管產品——預制架空蒸汽保溫管道,是長距離、高效能蒸汽輸送熱網的理想選擇,這款產品順應了國家政策倡導降低熱損失,迎合行業發展趨勢,保溫效果優良,同時節能增效明顯,經濟效益顯著。